今天教师节!《广西日报》点赞“全国模范教师”石彦辉

作者:三江县委宣传部来源:风情三江时间:2024-09-10




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
——庆祝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
石彦辉:弹起心爱的土琵琶

白露时节,我从偏远侗乡来到首都北京,捧起“全国模范教师”这份沉甸甸的荣誉。这是我从教36年来,收到的一份厚重节日礼物,也是对我们乡村教师的厚爱与鼓励。


1988年,我迎来第一个教师节。那时,我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,没有选择去城市打拼,而是回到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中学任教,源于离不开生养我的地方,离不开这一方水土的一草一木。

家乡四面环山,山里的孩子们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我所在的梅林乡中学,是县里最偏远的一所乡镇中学。那个时候,从乡里到县里往返需要4天时间。这里没有优越的教学条件,有的只是简陋的教室和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。然而,正是这份渴望知识的质朴和纯真,我就像看到年少时的自己,更加坚定了教学的初心。

在大山深处,教学资源相对匮乏,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也会降低。相反,我们更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,为孩子们开启智慧之门。


梅林乡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,这里是侗族大歌的主要发源和传承之地,包括侗族琵琶也是我们喜爱的乐器。这些都靠老一辈口传心授,然而受“打工潮”影响,民族文化传承日渐式微。

犹记得2003年秋天,侗族“寨佬”找到我,跟我谈到侗族大歌等传承后继无人的困境。我从学生那里深入了解到,不少学生都喜欢侗族大歌、侗族琵琶等,只是对歌曲唱法、乐器使用等知之甚少。

我想起我心爱的“土琵琶”,心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重新燃烧起来。心想,我们的民族文化多么优秀,既然学生这么喜欢,何不顺势全校推广?好好琢磨了一番,我将侗族优秀文化“寓教于学”作为一项重要实践。


普及侗族音乐需要师资、教材。我积极行动起来,利用周末和节假日,走村入寨拜师学艺,跑遍桂湘黔等地的侗族村寨,虚心向各地歌师请教,不断收集整理侗族音乐相关资料。

我手弹侗族琵琶,逐句带领学生歌唱侗族大歌,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之美。我将侗族文化进一步带进课堂,尝试将侗族音乐作为中小学德育与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,把优秀侗族音乐整理出来,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,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侗族文化的魅力,热爱传承本民族文化,培育民族文化自信。

除了向学生讲解侗族音乐历史起源、文化内涵、演唱技巧等知识,我们还组建了学校侗族大歌队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练习,在音乐中修养身心、陶冶情操,在传承文化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。
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04年,在梅林“二月二”侗族大歌节上,我们学校侗族大歌队首次亮相惊艳全场,渐渐地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侗族音乐。后来,学校侗族大歌队声名鹊起,被邀请到柳州、南宁,甚至到北京参加了节目。全校师生倍感自豪,校园顿时掀起侗族文化学习热潮,学校侗族大歌队人员增至200多人。

2014年,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,我负责编写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校本教材(试用本)《侗族音乐》,由广西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。同年,本地举办全县中小学专(兼)职音乐教师《侗族音乐》教材培训,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普及教材,并逐步向柳州市区部分学校和广西的一些高校推广侗族音乐,使侗族大歌真正走进教材、走进课堂、走进校园。

数十载春去秋来,如今青丝已变白发,而从教初心却从未改变。我要用心用情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,让一批批侗乡学子以侗歌之名,绽放更广阔的舞台。


来源:《广西日报》





编辑:吴茂田    校对:龚普康 曹世英
审核:谢以科    监制:龙晓琴
扫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
投稿邮箱:cyq999666@163.com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sjxw8891@126.com 
联系电话:0772-8612982